主讲 | 第13期 汪曾祺短篇小说
汪曾祺,江苏高邮人,中国当代作家、散文家、戏剧家、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,被誉为“抒情的人道主义者,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,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”。
作为沈从文的学生,汪曾祺将沈从文的审美和风格进一步地发展,继承了沈从文诗化、散文化和风俗化的写作方式。同时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,汪曾祺的视角更集中于市井中的文化和民俗。
汪曾祺的小说既有描写乡村生活,如同田园散文诗一般的题材,也有描写市井人物的“市井小说”。
“当你打开汪曾祺的《安乐居》、《星期天》、《葡萄月令》等以北京、张家口、昆明、上海为背景的作品,还是感到那股掩抑不住的人间情怀、日常美感。汪曾祺能够获得不同文化层次、不同地域读者的喜爱,是有道理的。市井,在汪曾祺的笔下获得了诗意,获得在文学生活中的同等地位,而不再是世俗的代名词,而是人的价值的体现。汪曾祺自己意识到这种市井小说的价值在于‘人’的价值。”
他说“‘市井小说’没有史诗,所写的都是小人小事。‘市井小说’里没有‘英雄’,写的都是极其平凡的人。‘市井小说’嘛,都是‘芸芸众生’。芸芸众生,大量存在,中国有多少城市,有多少市民?他们也都是人。既然是人,就应该对他们注视,从‘人’的角度对他们的生活观察、思考、表现。”
——文学评论家王干
建议大家提前阅读《云致秋行状》《八月骄阳》《受戒》《岁寒三友》《鸡毛》《八千岁》《异秉》《安乐居》《鉴赏家》《晚饭花》《黄油烙饼》《徙》。如时间充裕,也可以阅读《汪曾祺小说全编》-中卷,人民文学出版社。
活动报名
七点书影是一个立足美国旧金山湾区的文化艺术类的非营利组织,联结热爱文学艺术的人们。我们通过分享一本书,观看一部电影,或是漫步一场展览,认识有趣的人,拓宽思想的边界。
欢迎大家关注七点书影,参加我们的线下活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