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讲 | 第38期 别样风景——汉地早期佛教景观研究的“现场感”

地点5th Floor, Soda Hall
时间1月26日周六晚7点 (PST)
主讲人姜虎愚

内容简介

《玄极寺碑》拓片

中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时代,是汉地佛教继东汉萌芽期之后重要的发展阶段。这一时期不仅名僧辈出,佛经翻译及研究水平更上层楼,其景观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,不仅体现在寺院数量的激增,佛教也逐渐突破了以都市译团为中心的文化精英圈子,不断向乡村与山林扩展。而石赵高僧佛图澄更是佛教在十六国初期发生激变的关键性人物,笔者以其为切入点进行了若干宗教景观方面的研究。

佛图澄像

另一方面,佛教景观即佛教在后世对地方社会想象中所呈现的样态,其研究与地方社会史、宗教地理学、宗教社会学、神圣景观等范畴息息相关。由于中古史料零散短缺的特色,相关历史(神圣)记忆需要格外谨慎地被加以考辨。因此充分利用各类史料进行综合探讨,既是难点,也是特色及乐趣所在。笔者在带着“高僧活动与神圣地方的成立”、“城市与山林佛教”这样的核心问题关照中古宗教景观时,也意外地体验到了许多别样的风景:在与史料沟通的同时,新问题也在不断浮现,比如景观的衰落、集体记忆的消散、地方文化的特色的重新发掘与保护等等。这些新问题仍立足于具体地方,但在时间段与旨趣上早已超越了原有的问题。而在亲身前往所研究的地方进行考察时,更收获了很多书斋中永远无法体验到的“现场感”。希望能借这一机会,简述我在中古早期宗教景观方面的一些识见,但更重要的是分享探索道路上的“意外之喜”或“别样风景”。

武乡南山前的浊漳水

主讲人介绍

姜虎愚,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

The End